紗線支數(shù)是如何計算的?
紡紗廠生產(chǎn)出來的紗有粗有細,達粗與細需有一個相互比較的標志。 “文數(shù)”就是比較紗的粗細的一種標志,通常用“s”來代表英制支數(shù)的“支”。例如;英制32支紗就寫成32”,16支紗寫成16”。
紗線的支數(shù)分為英制支數(shù)和公制支數(shù)兩種。不論英制支數(shù)或公制支數(shù),其計算方法均采用定重制,也就是說,紗線的幣位重量不變,而長度發(fā)生變化的計算方法。例如:有粗細兩種不同的紗,重量完全相同,長度較長的,其紗文一定較細;長度較短的,一定較粗。其計算方法如下:
英制支數(shù);指一磅重的棉紗,有幾個840碼長,就稱為幾支紗。如一磅重的棉紗,有一個840碼長就是1支紗;有16個840碼長(16x 840)就是16支紗,余者以此類推。英制支數(shù),過去在棉紗的支數(shù)計算上采用較多。
公制支數(shù):指一公斤(1000克)重的紗線,有幾個4米長就是幾文紗。例如:一公斤重的紗,總長度是1000米,就是1支蜘如果總長度是lG個1000米(16xl000)就是16支紗,余者以此類推。我國的毛紗和絹絲都采用公制支數(shù)。
由于英制和公制紗采用的重量和長度單位不同,所以相同支數(shù)的紗粗細也不一樣,即英制一支紗較紉,公制一支紗支;英制一支紗等于公制1.6 9支,其換算公式如下:
英制支數(shù)=公制支數(shù)x 0.59
公制支數(shù)=英制支數(shù)x1.69
例如:英制21文紗,折合公制為21x1.69=35支.公制48支折合英制為48x 0.59=28.32支。
紗線支數(shù)是如何計算的? 本文被閱讀 3621 次
上一條:紗線支數(shù)是如何計算的? | 下一條:紗線支數(shù)與密度各代表的含義是什么? |